Tuesday, September 25, 2012

36條騙了你二十年的知識


1.從太空中可以看到地球的唯一建築物是長城
 
歐洲航天局官方網站04年展示一幅衛星拍攝的據稱是「中國長城」的太空照片,引起了包括中國科學家在內的國際上眾多專家的質疑。歐航局之後發佈更正,確認原照片中被誤認作長城的帶狀物其實是「一條流入密雲水庫的河流」。 中國科學院一科研團隊去年完成的一項研究進一步確認:太空中肉眼無法看到長城,只有達到一定空間分辨率的衛星遙感才能獲得長城影像。即使在通視條件極佳情況下,常人能看到 十米 大小的物體,形成平面「形覺」的極限距離約三十六公里,遠低於一般公認為距地一百公里為起點的太空高度。而長城寬度基本為 兩米 左右,除大的關隘城樓外,一般城台(烽火台)寬度也僅五至 六米 ,由此可以斷定,太空人在太空不可能僅憑肉眼就能看到長城。
 
2、幾個科學家小時候的故事
 
牛頓和蘋果的故事
 
——關於牛頓和他的蘋果是伏爾泰編的,據說他是聽牛頓的侄女說的,當然牛頓的所有手稿裡沒提到那只蘋果。
 
愛因斯坦同學和小凳子的故事
 
——愛因斯坦小時候成績還行,就是有點偏科,幹嘛非說人家小時候傻呢……
 
華盛頓和櫻桃樹的故事
 
——華盛頓和他老爸的櫻桃樹是某美國出版商製造出來的兒童文學……
 
3、瓦特看見水壺燒開產生靈感發明蒸汽機——蒸汽機在瓦特出生前有,他只不過改良了而已……
 
4、菠菜富含鐵元素——菠菜鐵元素確實比其他蔬菜高那麼一點點,關鍵是當初科學家點錯小數點,所以才有了大力水手的動畫片。
 
5、兔子應該吃胡蘿蔔——養過兔子的都知道,兔子根本就不愛吃胡蘿蔔。
 
6、魚翅燕窩營養豐富——居然真的會有人相信鯊魚鰭和鳥口水有什麼營養價值……燕窩除了鳥口水之外,或者還有半消化狀態的魚蝦,實際營養不如粉條和木耳!
 
7、懷孕不能養貓,有弓型蟲——只要去寵物醫院做次排蟲測試就成,醫生為圖省事說的,不只是貓、豬牛羊等觸類都能感染弓型蟲。而且比例上來講比貓不知道高多少……而且貓一生也只感染一次弓型蟲。絕大多數感染過弓型蟲的人一輩子都沒養過貓。
 
8、鋰電池前三次充電要滿12小時——以前的電池是需要充分充電,用來激活,現在都是鋰電池了,是不需要這樣做的。
 
9、電視電影裡常見的,某B社會「專家」拿根手指蘸掉白色粉末嘗嘗就知道是毒品
 
——如果真這樣做……那是找死,純度越高死的越快。
 
10、天才就是99%的汗水1%的靈感
 
——原話是「天才就是99%的汗水1%的靈感,但這1%的靈感遠遠比99%的汗水重要」。
 
11、老師常用『吾生有崖,而知無崖』教育我們要好好讀書
 
——其實……原文是「吾生有崖,而知無崖,以有崖求無崖,殆哉矣」……完全相反。
 
12、感冒是由感冒病毒引起的,吃消炎藥可以治感冒
 
——感冒藥並不能清除感冒病毒,只是緩解了咳嗽、鼻塞等症狀。
 
13、1999年7月……恐怖大王從天而降
 
——這個不用證明了吧……
 
14、「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是泰戈爾大師寫的
 
——是張小嫻女士的傑作。
 
15、解放黑奴是美國內戰的起因
 
美國內戰的根本原因在於南方和北方有著不同的經濟體系。當南方希望他們的農產品有個自由市場時,北方各州則要求為正在興起的本地工業產品實施保護關稅措施。於是1860到 61年的冬天,南部各州退出聯邦,這不是因為他們害怕新任總統林肯會禁止蓄奴,而是因為林肯的整個政治主張都是為北方的利益效勞,即使在新開發區也是北方優先,南方各州因而擔憂,不久後他們在表決時就會完全處於劣勢了。
 
16、太晚吃飯並不健康,而且會使人發胖?
 
如果是這樣的話,地中海地區的人就慘了。並沒有證據指出,吃飽飽會讓人睡不好,也沒有人可以證明晚6點以後才吃進去的熱量特別容易讓人發胖,飲食習慣很重要,這才是正確的觀念。
 
17、愛斯基摩人傳統上是住在圓頂的冰屋裡
 
我們俗稱的愛斯基摩人比較喜歡別人以他們自己的名字「因努特人」來稱呼他們。撇開這一點不談的話,他們以前通常也是住在小屋和帳篷裡的,只有當他們在冰上打獵的期間需要過夜時,他們才會建造圓頂冰屋。
 
18、塑膠比木材衛生
 
科學實驗證明,木頭上會致病的細菌,如沙門桿菌或是大腸桿菌,很快就會死亡了,然而塑膠籃表面的細菌反而可以存活下來,甚至有一部分還會繼續繁殖呢!


19、夢境只會持續幾秒鐘
 
過去有很長一段時間,研究睡眠的專家相信每個夢都只維持幾秒鐘而已,即使做夢的人覺得好像做了一個長夢。事實上,人們在打個小盹時常常都像是讀了一本長篇小說一樣。不過現在我們已經確定,有些夢可以有30分鐘這麼長。接近清晨時做的夢,通常會比剛入睡時做的夢來得長。此外,每個人都會做夢─即使他自己根本什麼也不記得。
 
20、哥倫布時代的人仍然相信地球是一塊平面
 
15世紀時只要受過點教育的人,或者隨便一名水手,都不再有人會認為地球是一塊平面了。哥倫布西行航向印度的計畫,一開始會到處碰壁找不到資助,完全是因為別的理由。因為當時哥倫布算出的地球圓周只有2萬8千公里,然而葡萄牙國王的顧問群卻推算到4萬公里─事實上這是相對符合實際的數據。此外,可能他的態度舉止,還有經濟贊助的要求,都讓人沒什麼好感。
 
21、馬站著睡覺
 
馬是可以站著睡,但是如果牠們感覺安全,而且地方寬裕,那麼牠們倒是很樂於躺下來睡的。養馬專家可是說得信誓旦旦,一群馬或是一個馬廄裡面,絕對不會所有的馬都同時躺下來睡的,永遠都會有一隻站著而且守衛著!
 
22、只有天才才能把肖像畫得讓觀者覺得一直被盯著看
 
不管是從哪個角度來看《蒙娜麗莎》,她看起來就像直視著觀者的眼睛一樣。可是這裡面並沒有什麼魔法,而且也不需要像達文西這麼天才才能畫出這種效果。基本上這只是個很簡單的把戲:將畫中人的一隻眼睛畫在一條把整幅畫垂直平分的直線上即可。
 
23、非洲的最南端就是好望角
 
非洲最南端的點是厄加勒斯角(Kap Agulhas,意為「針角」),它位於好望角東邊大約150公里處,而且還要再往南延伸差不多65公里。狄亞斯(Bartholomeu Diaz)在1488年成為第一個繞過這兩個岬角的人,當時他說了一句話:「波濤洶湧的岬角。」但他所指的還有測量的是哪一個角,我們並不清楚。不論如何,對航海的人而言,好望角是一個很明顯的陸標;好望角的名字應該是葡萄牙國王取的,他希望當時就可以找出一條通往印度的海路。
 
24、過酸的食物會造成胃穿孔?
 
對於想阻止小孩食用太多汽水和其他亂七八糟甜食但卻束手無策的家長而言,這是個很常用的恐怖童話。人類的胃裡本來就含有消化食物的胃酸,因此我們的胃並不會因為酸性物質而受到傷害。
 
25、阿拉伯數字是阿拉伯人發明的
 
大家平常在用的阿拉伯數字,是哪一國人發明的呢?答案不是阿拉伯人喔,是印度人!我們所謂的阿拉伯數字,是西元10世紀的時候阿拉伯人從印度引進的,後來歐洲人在14世紀的時候從阿拉伯人那邊學到了0到9的數字寫法,取代了羅馬字母,而大家也就把這些數字稱為是「阿拉伯數字」。
 
26、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子
 
——其實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也就是民可,則使由之;不可,則使知之。
 
人民能做的事,由他們去做;不能做的事,要讓他們知道不能做的原因。古代沒標點害人啊……
 
27、梁山伯與祝英台
 
——文學創作果然是神奇的……梁山伯其實是明朝的清官……,祝英台南北朝魏國的女俠……兩朝代相差700多年,只是被埋的近而已……還有種說法是,埋梁的時候那地裡挖到祝的碑,就埋一起,冥婚??
 
28、陳世美拋妻棄子,武大郎的身高,楊門女將,楊家將——楊業就一個兒子,楊延昭,也就是俗稱的楊六郎。所謂楊家七個兒子是假的。陳世美的朝代比包公早很多,是個非常好的清官,得罪了權貴被傳成了一個負心漢遭後世唾罵。(可憐的人)陳世美不是負心郎包拯從未當宰相。
 
29、周瑜被諸葛亮氣得吐血,空城計
 
——三國演義裡周瑜被諸葛亮氣得吐血而死是羅貫中胡扯的,原因在於羅屢試不第並遷怒於某周瑜的後人,故在書裡意淫洩憤。事實上現在周瑜的族人還有族譜,證實此說純粹造謠。
 
諸葛亮根本沒做這回事,但是據說曹操曾有類似演出,引易中天一句話,難道司馬懿那麼蠢不會叫個弓箭手把諸葛亮射下來嗎?
 
30、李時珍畫像(一慈眉善目老爺爺)
 
——其實是現代畫家根據李時珍遺物意淫的,據考證李時珍相貌兇惡滿臉絡腮鬍身材魁梧大概和張飛李逵差不多形象……
 
31、以德報怨
 
原句:「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論語憲問》
 
以德報怨,是我們常聽到的一句話了,人們通常理解的「以德報怨」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孔老夫子教我們,別人欺負你了,你要忍,被打碎牙齒也要往肚子裡吞,別人來欺負你,你反而應該對他更好,要用你的愛心去感化他,用你的胸懷去感動他。
 
但事實上,我們根本曲解了孔子的原意,我當初,也萬萬沒想到原來在孔子這句「以德報怨」的後邊還跟著另外一段話,什麼話呢?子曰:「以德抱怨,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看完以後,幡然醒悟,原來我們都被某個斷章取義的孔子FANS給玩了一把!當時的真實情況是怎麼樣的呢?孔子的一個弟子問他說:師傅,別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對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養羞死他,讓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說了,你以德抱怨,那「何以報德?」別人以德來待你的時候,你才需要以德來回報別人。可是現在別人打了你,你就應該「以直抱怨」,拿起板磚扁他!看!就因為被人故意省略了一句話,剛烈如火的孔老夫子一下就被扭曲成了現在這個溫婉的受氣包形象。
 
32、無毒不丈夫
 
原句: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
 
——民間諺語聯對
 
原來,這句來自民間的諺語本來應該是「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這本來是個很好的句子,裡邊充分運用了對仗。顯示出了一份陽剛有力的氣魄,一個胸懷坦蕩的男人形象就躍然於紙上,可惜勞動人民口耳相傳的這一句話,到了朝廷上那些所謂的學高八斗的「君子」嘴裡就變了個味。為什麼呢?這要從古時候文人的習性說起,在這副對聯式的諺語裡,「度」為仄聲字,犯了孤平,念著彆扭,很容易讀為平聲字「毒」,那些對音律美感要求甚高的學者們某天吃飽了沒事兒干,便發揮他們的專長自做主張,把這句改為「無毒不丈夫」了
 
33、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原句: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道德經》
 
要說起這句話,大半的憤青都會告訴你,這話的意思是說:「天地殘暴不仁,把萬物都當成低賤的豬狗來看待,而那些高高在上的所謂聖人們也沒兩樣,還不是把我們老百姓也當成豬狗不如的東西!」
 
其實這句話的真正意思是說,天地不情感用事,對萬物一視同仁,聖人不情感用事,對百姓一視同仁
 
34、綜合維他命有益健康?
 
不少營養專家提醒大家,維他命不是多吃多補,所以不要去吃單劑補充品,如維他命E、鈣片等,但每天可以吃一顆綜合維他命,安全又實際。不過,現在卻又有專家警告,連每天吃一顆綜合維他命都可能出問題。因為,某些綜合維他命裡的維生素、礦物質劑量,高到超過了安全值,而且愈來愈多研究也指出,高劑量的維他命對健康及預防疾病沒好處,反而會增加某些疾病的風險。例如,最近幾個國外大型研究指出,血液中維生素A濃度高的人,罹患骨質疏鬆症的風險也比較高。另外有研究發現,攝取過量維生素A,會增加2倍的骨折風險。而且,我們攝取的維生素A會累積在體內,不像水溶性維生素(如B群、C)能隨尿液排出體外。
 
35、重要資料要燒錄到光碟裡面就安心了
 
一般人以為光碟片燒錄的資料可以放永久,其實不然,一般的光碟片頂多只有20年壽命,特殊的高價片才可能達數十年,若無好好保存,幾年內也會出問題,dvd燒錄片的壽命則更低,很差的燒錄片可能不到一年,光碟片上的染料就會稍微變質,使得資料發生錯誤。
 
36、喝酒可以禦寒,雪地遇難時要趕快拿酒來喝
 
喝酒是不能禦寒的。不只不能禦寒,反而還是造成失溫的元兇。酒一入肚,最先造成的是微血管擴張,體內血液大量湧入身體表層,是這一段期間讓我們覺得全身溫暖(並且滿臉通紅),可惜這只是表象,隨著血液從體內深處循環到表層,體內溫度也快速從深層流到體表散失。如果喝酒過量,大腦的中樞神經還會進一步喪失功能,不只思考力、行動力會失控,連體溫調節功能也可能停擺。失溫情況無法改善,導致最後無維持體溫而喪生。

Friday, April 13, 2012

第10名狀元

在10倍速競爭的時代,「第1名」,是許多父母對子女的期盼、也是許多人的目標。然而,1989年,大陸小學老師周武提出的「第10名現象」研究,卻顛覆了舊思維:第10名之流的中庸學生,獲得的關愛眼神不多,但壓抑也最少,在人生賽局中,反而容易成為冠軍。當然,置身在耀眼的白小鴨之中,黑小鴨顯得黯然失色,然而,黑小鴨有「黑」的本色與活力,何不讓想法轉個彎,脫離「白」的隊伍、評價與迷思,走出黑小鴨變黑天鵝的尊容與自信。

今年是愛因斯坦發表影響全世界的「相對論」一百週年。這位近百年最偉大的科學家,在大學畢業後,當時還沒成名的他曾經回母校找老師,但他老師根本不認得他,還以為,愛因斯坦是一個想借錢而謊稱是他學生的小混混。

後來很多人在討論,愛因斯坦可能是小時了了,但中研院院長李遠哲反問:「是愛因斯坦沒有什麼了不起、沒有才華嗎?還是學校的考試,沒有把他的才華考出來?」李遠哲說,愛因斯坦如果拿到考卷,看到第一個問題沒有道理,會好好地分析問題,而沒有回答。結果,拿回考試成績,可能只有二十分;但如果坐下來跟他好好探討一些問題,那可真是了不起。

學校成績,顯然看不出,誰能成為本世紀最? 隊j的科學家。一百年前如此,一百年後的今天依然,在中國大陸的一項小型調查,顯示類似的情況。

一九八九年,中國大陸杭州市天長小學老師周武受邀參加一次畢業學生的聚會。

當時他暗自吃驚:那些已經擔任副教授、經理的學生,在學校時的成績並不十分出色。相反的,當年那些成績突出的好學生,成就卻平平。

這個現象引發周武的好奇,他開始追蹤畢業班學生,經過十年、針對一百五十一位學生的追蹤調查,周武發現,學生的成長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在這種動態變化中,小學的好學生隨著年級升高,出現成績名次後移的現象:小學時主科成績在班級前五名,進入中學後名次後移的,占四三%;相反地,小學時排在七到十五名的學生,在進入國中、高中後,名次往前移的比率竟占八一‧二%。

「第十名學生」潛力無窮

於是周武提出所謂「第十名現象」:第十名左右的小學生,有著難以預想的潛能和創造力,讓他們未來在事業上嶄露頭角,出人頭地。這裡所指的第十名,並非剛剛好第十名的學生,而是指成績中庸的學生。根據周武解釋,這個群體的共同特徵是:他們受老師和父母的關注不那麼多,學習的自主性更強、興趣更廣泛。至於名列前茅的學生因為得到父母、師長過分關注,過分強化學科成績,反而扼抑了潛能和學習自主性。

這個研究結果,觸及了基礎教育的癥結:究竟是分數重要,還是學習力重要?經由大陸媒體爭相報導,「第十名現象」引起廣大回響,從省教育單位到學校,從學生、家長到專家……,透過網路不斷轉貼,餘波甚至蕩漾到了台灣。聯電發言人劉啟東三、四年前到大陸出差,被當地同事熱烈討論「第十名現象」,激發探索的興趣。這研究也呼應著他個人的成長,這位曾被全球外資法人票選為「亞太區第一名」的半導體分析師回想自己的歷程,一直以來最好的名次也就是第十名。劉啟東說,他不是不念書,而是不把所有時間都用在念書。

讀書時的第十名、職場上的第一名,劉啟東是「第十名現象」的典型代表。
不過,周武的調查,在周延度上仍有爭議處。專門研究青少年行為的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吳齊殷認為,畢竟孩子的發展是不斷地變化,嚴謹的方法必須是針對每一個孩子的生命歷程做紀錄,而不是取幾個時間點的學業成績做比較,這過於隨機。

儘管如此,「第十名現象」的研究,丟出了兩大觀點:其一,考第一名有用嗎,名次有多大價值?其二,讀書時代學會什麼,才具有永續競爭力?
考試,是考人類已解決的問題

第一個觀點,李遠哲的看法是:「考試是考不出到底這個人有多大的能耐。考試考的是人類已經解決的問題,別人都已經去做了,老師從來不去考老師不會的事,他怎麼會去考他不會的事呢?」

因此,「當你把所有時間放在考試,你一輩子就會被糟蹋掉,」今年三月二日,他在一場對台大學生的演講上「生活在急速轉變的世界裡」,對未來的社會菁英提出警告。

考試名次既然價值性不大,究竟什麼才能產生價值?

李遠哲說,五十年前,父母親希望孩子進到大學後可以學得一技之長,然後靠一技之長走遍天下,這在過去是行得通。但現在的社會,如果還想可以靠一技之長走遍天下的話,他會說:「時代不一樣了。」在知識經濟時代裡面,很多重複操作的工作都已經被機器人取代了。留給人類做的事情,往往是變化多端或是令人驚訝的事情,這需要擁有能夠適應變化的智慧。他分析自己的歷程,過去累積的很多知識,隨著歲月都慢慢地忘掉,沒有多大用處,但是很有用的是:「自己學東西的習慣,是一輩子享用不盡的。」

分析學習力,可以進一步探討人類的學習動機。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心理系教授Carol Dweck分析,學習動機來自兩種目標:學習目標(learning goal)和表現目標(performance goal)。「學習目標」指的是,打從心裡想要讓自己變得更棒,事情做得更好而產生學習動機;「表現目標」則是指,想讓別人覺得自己很厲害,避免別人覺得自己沒用而學習。

屬於「學習目標導向」的人,對自己有興趣的事物充滿學習興趣,他們會選擇有挑戰性的工作,並且主動想辦法解決問題;屬於「表現目標導向」的人,則很在乎別人怎麼看自己,會努力求得好成績。但是這種人如果遇到自己做不來的事,就會拚命逃避,以免因為失敗,被人家瞧不起。

動機強,中庸生也能靠續航力得標
政大教育系教授吳靜吉解釋,一個孩子會用功拿好成績,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他學習得很有興趣,很有學習動機。名次也是學習動機的一種,如果學習動機和表現動機都強,這樣的孩子未來的學習力仍能持續;但如果是表現動機強但學習動機弱,這樣的孩子只能拿到當下的第一名,不具有學習續航力。至於學校成績比較中庸的學童,有很多就是屬於學習動機強的學生,因為擁有學習力,即使小時候成績不突出,靠著續航力未來表現越來越好。

台北縣新莊國小校長吳順火指出,所謂的學習力來自「先天屬性+後天屬性+努力」,先天屬性指的是孩子的性向;後天屬性則需要父母認知到孩子的先天屬性之後,給予引導和支援。可惜的是,吳順火觀察大部分的家長,總是往相反的方向走,他們要求名次、要求名校,以為這樣未來就能成功,「如果後天不引導,甚至打壓,孩子的先天屬性是會消失的!」

考試、排名 都是自信殺手
擁有耶魯碩士學位的建築設計師黃永洪,從小成績都只求及格。記憶中,除了小學一年級考過第四名之外,後來幾乎對名次不再有記憶。「考試、排名都是在打擊你的自信!」黃永洪非常慶幸自己在澳門求學,不但沒有聯考壓力,反而得到父母、師長的支援,建立他對建築、美感的自信。

「我的自信來自一種幸運,」他說,國小時候雖然也曾經因為考不及格被爸爸打小腿肚,但其實他父親也只要求及格就好。

中學時候黃永洪每年暑假都跑香港,拿著相機拚命把喜歡的房子拍下來,當時他不知道原來蓋房子可以是一門學問,純粹就是把相片收集起來欣賞。高中的班級壁報比賽,給了黃永洪第一次驗證自己能力的機會。他費盡心思,用柏油、麻繩、金屬做壁報,三年下來為班上拿下九次的冠軍。到今天,他的櫃子裡頭還收藏著一面獎旗——奧華中學一九六五年班際壁報比賽冠軍。

黃永洪對藝術的喜愛因為壁報比賽而更加熱烈,他到舊書攤翻閱國外的建築雜誌、上課時候低頭畫著自己的夢想之屋。有一回,荷蘭籍神父看到他上課在畫畫,不但沒有責備他,反而建議他以後念建築系。「建築耶!」那是黃永洪生平第一次聽到這個字architecture,以前他就只知道房子,黃永洪太興奮,他一直以為畫房子只能偷偷摸摸,沒想到竟然有大學可以正大光明畫房子!

黃永洪對建築的無窮學習力來自不斷實做(壁報比賽)與師長(神父)的鼓勵,所培養出來的自信心。這連他申請耶魯大學建築研究所被拒,都沒能把他打倒。「我當時簡直發狂!」黃永洪不相信自己沒有錄取,立刻又準備了一本作品集,請英文比較好的弟弟黃永沃幫他寫信給系主任。一個禮拜後耶魯回信,原來是秘書弄錯了,他終於如願踏入耶魯的殿堂。

有目標的人,才能管理信心

宏碁創辦人、智融集團董事長暨首席顧問施振榮的母親從來不要求他的名次,但他懂得自我設定學習目標並且找到學習方法。施振榮說,每個人都要設定目標,但必須是有挑戰而且達得到的,這樣才能建立起自信。「人生最重要的是管理信心。」他認為,小孩子還不夠成熟的時候,是沒辦法承受太大的挫折的,所以很多事情只要馬馬虎虎就好,重點是抓住一個大原則。

例如,「要更好」是施振榮的大原則,所以他經常為自我設定目標,要求自己一定要有進步,但不一定要考一百分。就他觀察,過去成績很好的同學,因為對成績的得失心太重、壓力太大,反而沒有機會去發展人際關係。

學習的態度,是求學的基本。父母不該是培養第一名的孩子,而是培養孩子成為學習目標導向的人,這才是給孩子一輩子的禮物。

全力拚讀書,會產生排擠效應
「人生是長跑,不應該拚命讀書贏了上半場,下半場就沒了持續力。」專研資優教育的師大特殊教育系教授吳武典比喻,第一名的學生如果為了維持第一,把所有的資源都拿來讀書,自然會排擠掉發展人際關係、領導力或是其他興趣的機會。父母以為考第一名就等於能考上好學校,而考上好學校又等於未來能出人頭地,如果一再這樣畫上等號,忘了培養孩子成為有學習目標的人,可能留下遺憾。
張文瑜,三十二歲移民美國的家庭主婦,兒子才六歲就開始上滑雪課、潛能開發課。「我很怕他跟我一樣,所以要讓他多學、多玩!」

童年時代的張文瑜,是個「第一名學生」,小學四年級已經戴上厚重的眼鏡,國小到高中累積的獎狀塞滿兩大本資料夾。「我的目標很清楚,就是要第一,」問題是張文瑜不算資優,讀書的時間經常是別人的好幾倍,每次都是盡到最、最、最大的努力才拿到第一。同學呼朋引伴出去玩,張文瑜一定是窩在家念書。張文瑜沒有不快樂,因為父母以她為傲,「只有拿第一,他們才會繼續愛我!」

大學聯考張文瑜沒有上台大外文,生平第一次讓父母失望。第一次遭受重大挫折,張文瑜幾乎無法承受,她抓狂似的放火燒高中課本,還好父親及時滅火。街坊鄰居耳語:他們家小孩讀書讀瘋了!

放火事件讓父母不逼張文瑜重考,但是上大學後她頓然失去目標,不知道為何要讀書,「同學都只希望不要被二一,老師也不要求第一名!」張文瑜不敢讓同學知道自己過去都是第一名,每當大家談論起高中、國中的事情,她都藉故走開。更挫折的是,同學會跳舞、會唱歌,這些卻從來不曾出現在張文瑜的生命中。
「過去的已經不可能彌補了!」人生的目標在大學變得越來越不清楚,總是在羨慕別人的情緒中度過。大三上學期張文瑜就嫁為人婦,直接從學校踏入家庭,因為她不認為自己有能力在社會上找到好工作,舉家移民美國更讓她鬆了一大口氣,因為不會再有親戚問起她小時候的輝煌戰果、更不會有碰到同學的尷尬。她現在唯一的希望,就是讓孩子過一種和自己截然不同的童年。

耶魯大學心理系教授羅伯.史登堡(Robert J. Sternberg)是美國研究智慧方面的大師,他提出「智慧三元論」——成功智商包括分析能力〈analytical intelligence〉、實務能力〈practical intelligence〉、創造能力〈creative intelligence〉。並認為只重視智力的「成績評量方式」是偏差的,這類評量方式只測量了學生的分析能力,卻沒有分析到實務能力及創造能力。也因此,根據羅伯.史登堡的論點,學業能力只代表「今天」的成功,無法保證未來的成就。

激發孩子去「贏未來」
現在許多教育制度已經越來越能肯定多元價值,包括體育優秀的學生也能拿縣長獎,吳順火說,德、智、體、群、美五個面向都設縣長獎,彰顯的就是多元價值,不會永遠都是考試最厲害的拿獎。小學的名次也只排到第五名,第六名是進步獎,其他學生都是第七名。這樣的方式讓許多父母、學童喘了一大口氣,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吳齊殷就說,就算孩子是最後一名我也不知道,真是太好了!
分數不能代替經歷,文憑不能代替文化和智慧,「絕對不能以小看大,因為孩子成長過程中隨時隨地都有機會!」吳齊殷說,許多成功人物的成長經歷都說明,名次和人才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父母應該保護孩子智慧的火花,而不是拚命給壓力。

「考試爭第一,是投資現在,教育是要投資未來。」吳武典認為,「第十名現象」的主要意義,是「觀念上的暮鼓晨鐘」——即使不是名列前茅,成績中庸的學生還是有無窮潛力。尤其對於小學生來說,成績真的不能特別反映出什麼,孩子的未來路很長,變數是很大的。正如前教育部長黃榮村所說:「他還在學習,你要他贏什麼?我們要讓他去贏未來!

〈商業周刊第909期〉◎曾寶璐/文